当前位置:生活感悟

怀念我的父亲

来源:明 智     时间:2017-04-17     【字体:

    “每逢佳节倍思亲”,王维的这句诗成了中国老百姓的一句口头语。每每连续梦见父亲,我就意识到节日将至,翻开日历,果不其然。很快就要金鸡报晓,迎来2017年春节。斗转星移,今年是父亲去世20周年的忌日,写下只言片语,来怀念我的父亲,寄托哀思。

    父亲一生克勤克俭。在我的记忆中他只认一个理:“俭以致富,奢以败家。”他不喝酒、不赌博,没有一点不良嗜好,只是抽一点几毛钱一盒的薄了烟。父亲退休前在我们公社的供销社工作,每月有几十元的工资收入,好歹也算是工薪阶层,可他的衣服基本上都是他自己动手做的,我从来没见过他舍得花钱为自己买一件像样的衣服。

    父亲就像一头老黄牛,每天都不停地忙碌着。在我儿时记忆最深的是,我每天早晨起来时,父亲已拾满一筐畜粪回来。直至今日,他当年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,起早贪晚、开荒种地、汗流浃背的样子仍然印在我的脑子里。父亲不但勤劳俭朴,还心灵手巧,乐意帮助别人。他的美术字和工笔画还真的有点功夫,在我们老家那里小有名气,公社门前,供销社院内以及主要街道的画廊、板报的装点布置都出自他手。他还会一手好的裁缝活,当地的“名人”和爱美人士经常慕名而来,找他裁剪制作服装。只要有人求到他,他都是有求必应。

    父亲心地特别善良,对老人和长辈尊重孝顺,对子女悉心呵护,对人特别大度,从不愧对他人。记得小时候曾祖母和外祖父都吃、住在我家里,父亲对他们关心备至,孝顺有加。最让我钦佩的是,我印象中的奶奶,其实是他的继母。父亲小时候奶奶给了他不少气受,甚至被她赶出过家门。父亲的童年充满坎坷和不幸,这都是后来长辈们讲的。但父亲在我们面前从未提及此事,甚至当奶奶在外地退休后,父亲不顾家人的反对、别人的劝说,硬是把她接到家里为她养老送终,可见父亲的伟大。

    父亲不光是对亲人,他对谁都一视同仁。屯邻和认识的人求到他,未曾见过他拒绝。特别是到了晚年,他从长春回到辽宁老家,更加注重亲情、友情。凡是亲人、同事和邻居家的老人离世前,他都要守在身边陪上几天。老人过世后,他更是扎花圈、做寿衣前前后后忙个不停,直到挥泪送别。

    父亲对待子女疼爱有加。在我8岁时,母亲因病离开了我们,是父亲既当爹又当娘、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大。他爱哥哥、爱姐姐,因为我是他的老儿子,所以更偏爱我,这也是辽宁农村的风俗习惯。父亲是一位有责任、称职的父亲,当年的一件事至今我还记忆犹新。那是1971年我读初中放寒假时,我到公社的大车店(现在称旅店)打工,每天工钱1.57元,一个月下来我挣了47.1元钱。这在当时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。快要开学时,我和父亲讲:“爹呀,不上学了,挣这么多钱挺好的。”话音刚落,父亲脸已经变了颜色,就见他抄起一根槐树条想要教训我,因为我跑得快才没遭受皮肉之苦。开学后我如期返校读书,再也没有萌生过不读书的想法。试想,如果父亲当时顺应了我,我也就没有了今天,可见父亲的用心良苦。这是我最感激父亲的一件事。父亲退休后,本应安享晚年,他却不肯闲下来,非要来长春帮助我。白天他在家里为我们带孩子,晚上还要到部队的一家幼儿园打更,挣上几十元来贴补我们的生活。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。

    父亲经常教育我们如何做人,如何做事。在我参军离开家的时候,他送给我几句话:“到部队以后一定要刻苦学习,勤奋工作,诚恳待人,千万不能急功近利、投机取巧,更不能好高骛远、虚渺度日。”父亲没有给我留下万贯家产,但他的谆谆教诲、殷切期盼和他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无价的,我在事业上小有成功是与老人家提供的这些精神食粮分不开的。

    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。父亲这一辈子殚精竭虑、含辛茹苦、勤劳俭朴、待人诚恳,没有亏欠任何人,可是我们做儿女的却愧对于他。生命真是脆弱的,20年前他患急病突然离世,没有给我们尽孝的机会。没能报答他的养育之恩,这是我一生的遗憾。如今一切都来不及了,写下这段文字作为永久的怀念吧!永不言败的父亲,如果真的有来世,我祈祷上苍,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儿子,再续父子之缘。


上一主题: 没有了
下一主题: 老有所乐